受惠界別 |
---|
學前教育、小學、中學、特殊教育 |
優質教育基金(基金)每年均舉辦多樣化的推廣活動。基金自 2006年開始推行主題網絡計劃,連繫不同學校及教育團體,建立專業發展網絡,以推廣成功經驗及加強專業發展和交流。
基金於2021/22學年,資助15間大學、中學及小學,推行涵蓋不同科目和主題的主題網絡計劃,支援參與計劃的幼稚園、中學及小學,加強專業交流及提升專業能量,以促進學校的持續發展。
本年度15場的主題網絡計劃總結分享會將由2022年6月14日至8月5日,於各主題網絡計劃統籌機構安排的網上平台,以網上直播研討會形式進行。
受惠界別 |
---|
學前教育、小學、中學、特殊教育 |
小小科藝創建師
對象:小學校長及教師
時間 |
詳情 |
講者/主持 |
---|---|---|
14:30 – 15:00 |
登記 |
/ |
15:00 – 15:15 |
「小小科藝創建師」計劃簡介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簡報「小小科藝創建師」計劃簡介 |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
15:15 – 15:30 |
「小小科藝創建師」教師工作坊活動分享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簡報「小小科藝創建師」教師工作坊活動分享 |
五邑鄒振猷學校 |
15:30 – 15:45 |
「小小科藝創建師」觀課活動分享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簡報「小小科藝創建師」觀課活動分享 |
嘉諾撒小學(新蒲崗) |
15:45 – 16:00 |
「小小科藝創建師」學生工作坊活動分享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簡報「小小科藝創建師」學生工作坊活動分享 |
嘉諾撒聖心學校 |
16:00 – 16:15 |
「小小科藝創建師」計劃帶來的收獲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簡報「小小科藝創建師」計劃帶來的收獲 |
東華三院黃士心小學 |
16:15 – 16:30 |
如何推動校本「小小科藝創建師」全年主題活動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簡報如何推動校本「小小科藝創建師」全年主題活動 |
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 |
16:30 – 16:45 |
計劃經驗總結及問答環節 |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及各分享學校 |
是次分享會除會介紹「小小科藝創建師」計劃外,亦邀請了參與本年度計劃的五間小學介紹計劃中的主要活動,包括教師工作坊、學生工作坊及觀課活動。當中參與計劃的核心學校,亦會分享如何透過計劃在校內推行全年的STEM主題教學活動。
本網絡計劃已是第三年進行,旨在提供一個綜合實踐的動手平台給就近小學,讓參與計劃的小學能自行發展STEM項目,培養「小小科藝創建師 STEMaker Junior」。參與學校教師將透過計劃中的各種支援活動,包括觀課、示範課堂、備課、評課及成果展示等了解STEMaker教育概念、熟習工場實務、懂得如何規劃具備綜合和應用不同科目知識和能力的「科藝創建習作STEMaker Project」。
本主題網絡計劃結束後,參與之核心學校除建立起校內STEM團隊,有自己的STEM專屬場室外,並能組建自己學校的網絡,聯繫不同小學進行聯校STEM活動,持續深化,落實STEM教育。
透過機械人活動促進高小STEM教育
對象:小學校長及教師
時間 |
詳情 |
講者/主持 |
---|---|---|
14:30 – 15:00 |
登記 |
/ |
15:00 – 15:20 |
計劃成果分享 |
佛教何南金中學 |
15:20 – 15:40 |
校本經驗分享 (一) – 初階水平的機械人課程 |
培僑小學 |
15:40 – 16:00 |
校本經驗分享 (二) – 進階水平的機械人課程 |
保良局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 |
16:00 – 16:20 |
校本經驗分享 (三) – 大師級水平的機械人課程 |
佛教陳榮根紀念學校 |
16:20 – 16:30 |
計劃經驗總結及問答環節 |
佛教何南金中學 及 以上經驗分享的學校 |
本計劃正進行第五學年的網絡支援活動,本學年共10間小學參與,其中3間進行大師級課程,3間進行進階課程,4間新加入的學校參與初階課程。在課程內裝嵌的六足機械人或其他機械知識,皆是循序漸進的作業。參與學校參與製作的水平不斷累升,直至最後教授全部3 個水平。
本計劃提供每個水平的2 套裝組機械人予每名同學,所有任教的教師都會接受培訓,課堂進行時有統籌學校及/或進階學校提供到校支援,讓經驗尚淺的教師也能應付自如。
本計劃已完成了一個3年的周期,但因疫情和停課的緣故,「落手做」的課業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同學的基本水平日漸提升,老師的施教亦累積了經驗。因此,本計劃在來年的週期會嘗試:
(一) 部份裝嵌工作在線上指導下進行;
(二) 學校可考慮少於3年完成3 個水平的機械人。
此外,本校於2022/2023年度將繼續推行主題網絡計劃,並開設STEM教育資源站。
共建卓悅校園
對象:幼稚園、小學及中學校長、教師及社工
時間 |
詳情 |
講者/主持 |
|
---|---|---|---|
15:00 – 15:50 |
歡迎辭 歡迎辭及主題網絡計劃簡介 |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 總監葉兆輝教授 及中心代表 |
|
幼稚園、小學、中學教職員分組 (Breakout Rooms) 同時進行對於推行《共建卓悅校園》計劃的經驗分享及討論 |
|||
幼稚園 | 小學 | 中學 | |
16:00 – 16:15 (第一節分享) |
共建卓悅校園 東華三院 共建卓悅校園經驗分享 |
「正」在光明 光明學校 「正」在光明 |
共建卓悅校園 仁愛堂 共建卓悅校園經驗分享 |
16:15 – 16:30 (第二節分享) |
品德課程教學 主蔭幼稚園 品德課程教學實踐分享 |
同理心教育經驗分享 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 同理心教育經驗分享 |
卓悅校園的構建: 九龍真光中學 卓悅校園的構建:從課堂到校園,從全校參與到個別關顧 |
16:30 – 17:00 |
計劃經驗總結 |
各組講者及參加者 |
我們希望透過這次分享會,向學校教育同工分享《共建卓悅校園》計劃的理念、課程及活動內容、實施成效與推行經驗: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關注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自2015年4月,在優質教育基金資助下,開展名為《培養學生正面態度和價值觀》的主題網絡計劃,成功發展一套循證為本的課程及活動, 促進香港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計劃採用「公共衛生」模型策略及「生理-心理-社會」架構,作為設計課程及活動的框架,並包括「普及性」與「選擇性」的內容,前者普遍地促進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健康, 而後者則能為較有需要的學生作出支援。我們同時為老師提供專業培訓,增強老師對學生及自身心理健康相關的認識,以及教授課程須知; 透過加強專業知識,老師在設計、推行和評估課程或活動時,就更能切合學生的需要。 另外我們亦為家長舉辦專題講座,促進家長與學生的親子關係和培育正向管教模式。
承蒙優質教育基金的持續支持,我們於2019年9月開展新一階段的主題網絡計劃,名為《共建卓悅校園》,繼續在本港中、小學推廣以實證為本的心理健康課程及活動。建基於過往的成功經驗,計劃亦順利推展至幼稚園。 計劃旨在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校課程,培養和增強學童抵抗逆境的韌力,並讓學校轉化為著重學生精神健康,以學生「幸福感為先」的校園。 於2021/22學年,共建卓悅校園支援網絡中的8間核心及23間夥伴中、小學及幼稚園,落實為不同年齡學生推行本計劃課程,彼此交流經驗及共享知識。 除了繼續改善現有課程,我們亦正搜集參與學校教育同工及學生的意見、經驗分享、良好實務範例等,以研究及發展「幸福感為先的校園」實務指南,提倡學生的全人健康教育。
科學探究為本的創意STEM教育
對象:小學、中學校長及教師
時間 |
詳情 |
講者/主持 |
---|---|---|
14:30 – 15:00 |
登記 |
/ |
15:00 – 15:05 |
主題網絡計劃介紹 |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
15:05 – 15:20 |
以科學探究為本的創意STEM應用課程 (中二級科學及電腦科跨學科課題) 以科學探究為本的創意STEM應用課程 (中二級科學及電腦科跨學科課題) |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
15:20 – 15:35 |
平衡的生態系統 (中二級綜合科學科STEM課題) 平衡的生態系統 (中二級綜合科學科STEM課題) |
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 |
15:35 – 15:50 |
可再生能源 – 透過科學探究,提升風力發電效能 (中二級地理、科學、電腦及設計與科技科跨學科課題) 可再生能源 – 透過科學探究,提升風力發電效能 (中二級地理、科學、電腦及設計與科技科跨學科課題) |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 |
15:50 – 16:05 |
從抗疫培養STEM教育中的知識、技能和態度 (中二級科學、電腦及家政科跨學科課題) 從抗疫培養STEM教育中的知識、技能和態度 (中二級科學、電腦及家政科跨學科課題) |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 |
16:05 – 16:20 |
河水潔淨器 (小學四年級常識及科技科STEM專題研習) 河水潔淨器 (小學四年級常識及科技科STEM專題研習) |
基督教粉嶺神召會小學 |
16:20 – 16:35 |
長者生活「智」幫手 (小學六年級中文、常識及電腦科STEM專題研習) 長者生活「智」幫手 (小學六年級中文、常識及電腦科STEM專題研習) |
五旬節于良發小學 |
16:35 – 16:45 |
計劃經驗總結及問答環節 |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
本計劃目標是透過在STEM教育的科學探究,促進及支援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透過跨校的交流,建立一個交流平台,銜接不同學習階段的STEM教育,促進彼此的專業成長。以科學探究為主導,並配合電腦科及工程科教授的計算思維能力,讓學生從中學習及增强他們應用有關STEM教育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並培養他們開拓科研及創新精神。
本計劃於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間舉行,聯繫3間中學及2間小學,培訓超過50多名教師,接觸約700名學生。是次計劃中,統籌學校為核心學校的參與教師提供培訓工作坊、課程會議和共同備課。每校進行最少四次到校及線上共同備課,另外亦包括到校觀課及進行課後反思。此外,本計劃會為核心學校提供教材及學材相關支援,各參與學校的教師可就校本情況而調節課程內容,完成一個大約6-8 個課節的教案及相關課題活動,運用以科學探究為主導的STEM教育課題,並配合電腦科教授的計算思維能力來實踐課程,從而增强學生融會貫通及應用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
本計劃鼓勵參與的核心學校教師持續設計以科學探究(植物學、生物學、化學或環保生態等)為核心主導的STEM課程,並向學界分享經驗和展示成果,每年可邀請不同學校組成STEM教育學習社群,互相學習。計劃完結後,將會把各校學習單元設計匯集成小冊子,與業界共享成果,有利中、小教師建立專業社群,促進專業發展。
透過議題探究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及正面價值觀-「認知-思考-體驗和實踐」
對象:中學校長及教師
時間 |
詳情 |
講者/主持 |
---|---|---|
14:00 – 14:30 |
登記 |
/ |
14:30 – 14:35 |
致歡迎辭 |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
14:35 – 14:45 |
以成果為目標 – 課堂研究成果分享 以成果為目標 – 課堂研究成果分享 |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
14:45 – 15:05 |
校本經驗分享 (一) (電子學習) 戲曲文化查篤撑 – 線上X線下的學習體驗 校本經驗分享 (一) (電子學習) 戲曲文化查篤撑 – 線上X線下的學習體驗 |
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
15:05 – 15:25 |
校本經驗分享 (二) (體驗學習) 文化融和 – 從第一身體驗族裔融和 校本經驗分享 (二) (體驗學習) 文化融和 – 從第一身體驗族裔融和 |
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 |
15:25 – 15:45 |
校本經驗分享 (三) (論壇活動) 精神健康 – 心晴健康,責任誰屬? 校本經驗分享 (三) (論壇活動) 精神健康 – 心晴健康,責任誰屬? |
聖安當女書院 |
15:45 – 16:05 |
校本經驗分享 (四) (價值態度) 校本經驗分享 (四) (價值態度) 塑膠回收 – 走塑咪走數! |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 |
16:05 – 16:25 |
校本經驗分享 (五) (成果分享) 校本經驗分享 (五) (成果分享) 計劃改變 改變計劃 |
台山商會中學 |
16:25 – 16:30 |
計劃經驗總結及問答環節 計劃經驗總結及問答環節 |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及 |
本計劃希望透過是次分享會,向各參與教師分享如何:
本計劃於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期間推行,有三間參與的核心學校及兩間夥伴學校。計劃於上學期透過舉辦三次研討會及工作坊,讓參與學校的教師對議題探究的方法,價值及價值觀教育及課堂研究,有更充分的掌握,以便在設計教案及觀課、評課時,可以融入上述推動專業發展的三大重要元素。計劃於下學期主要進行備課、觀課及評課,每校分別兩至三次。課題由參與的核心學校自訂,年級及任教的教師也由參與的核心學校安排。透過共同備課,彼此於教學焦點、教材及教學活動、教學流程等作進一步交流,使教學目標可以更聚焦。此外,也透過觀課及評課,讓各教師吸收教學點子,進一步提升專業教學能力。
本計劃的另一目標就是透過舉辦課內體驗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他們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提升他們的服務精神和責任感及培養他們正向思維和品德修養。
本計劃讓參與網絡學校的教師有更多接觸其他教師的機會,有助教師之間建立聯繫,促進彼此的專業交流及發展。此外,在本年度的計劃結束後,我們會將是次計劃的十一個教案結集,以期能夠與教育界進一步交流,為促進本港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發展盡一分綿力。
透過雙模式發展於初小的計算思維及STEM教育
對象:小學校長及教師
時間 |
詳情 |
講者/主持 |
---|---|---|
14:30 – 15:00 |
登記 |
/ |
15:00 – 15:20 |
計劃成果分享 計劃成果分享 |
鳳溪廖潤琛紀念學校 |
15:20 – 15:40 |
校本經驗分享 (一) 三年級 平面圖形 校本經驗分享 (一) 三年級 平面圖形 |
滬江小學 |
15:40 – 16:00 |
校本經驗分享 (二) 三年級 四則混合計算 校本經驗分享 (二) 三年級 四則混合計算 |
育賢學校 |
16:00 – 16:20 |
校本經驗分享 (三) 二年級 方向 校本經驗分享 (三) 二年級 方向 |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 |
校本經驗分享 (四) 二年級 方向 校本經驗分享 (四) 二年級 方向 |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 |
|
校本經驗分享 (五) 二年級 方向 校本經驗分享 (五) 二年級 方向 |
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 |
|
16:20 – 16:30 |
計劃經驗總結及問答環節 |
鳳溪廖潤琛紀念學校及各分享學校 |
本計劃希望透過是次分享會,分享計劃推行的經驗和實施成效。
本計劃於初小的數學學習單元推展STEM教育及計算思維,並提升教師利用計算思維和資訊科技的教學能力,以及建立學習社群,有助促進跨校的專業交流文化。本計劃於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間進行,共有5間小學參與。學期初,計劃先透過教師工作坊,讓教師們掌握一些電腦軟件的應用技巧,以便日後利用這些軟件進行教學設計,以及為逐步推動校本STEM教育及或計算思維作準備,累積經驗。同時,通過共同備課會議,與各校的教師在所選定學習單位元(如2S3 方向、3S1 四邊形 (二)、3N4 四則運算等)釐清數學概念、選取教學重點、編排教學流程、設計一些與STEM教育及或計算思維相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藉本校於數學科推展STEM教育及計算思維的經驗,讓參與計劃的學校教師們設計合適的校本課程,使初小學生透過實踐活動或編程活動,於數學課或跨學科的課堂中經歷STEM教育和計算思維教育的學習。本計劃完結時,將會把各校學習單元設計匯集成小冊子,與業界共享成果。教師們可因應校情及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把示例作適當調適,以發揮更理想的教學效果。本計劃除了提供不少跨校合作機會,也為此成立學習社群網絡,讓各成員能夠持續地於平台進行專業討論及交流,有助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此外,本校於2022 /2023年度將繼續帶領參與學校,透過雙模式推展各具特色的「計算思維」及「STEM教育」校本課程,並開設STEM教育資源站。
建立數據分析系統,提升以評估作為學習的評估素養
對象:小學校長及教師
時間 |
詳情 |
講者/主持 |
---|---|---|
14:30 – 15:00 |
登記 |
/ |
15:00 – 15:15 |
計劃成果分享 |
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 |
15:15 – 15:45 |
校本經驗分享(一) 《透過學生表現分析建立 以評估作為學習的評估素養》 |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新會商會學校 伊斯蘭鮑伯濤紀念小學 培僑書院 |
15:45 – 16:15 |
校本經驗分享(二) 《從「學.教.評」循環建立 作為學習的評估》 |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 筲箕灣官立小學 |
16:15 – 16:45 |
校本經驗分享(三) 《於學校建立及推動全校參與的 評估素養》 |
天主教領島學校 上水惠州公立學校 |
16:45 – 17:00 |
計劃經驗總結及問答環節 |
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及各分享學校 |
是次分享會集結2021-2022年度參與本計劃的核心學校(共3間)、夥伴學校(共3間)和網絡學校(共2間)的成果,講解在校推動「評估素養」的工作,包括建立各科的校本評估重點表、運用多元教學策略進行評估回饋改善學與教、利用數據分析系統分析校內評估數據、推行多元化評估模式、檢視校本評估政策及優化評估工作、共同檢視及商討適切的評估擬題模式等。
本計劃自2017/18學年開始推行,至今已運作了5年,主要是籌組不同的網絡學校發展「評估素養」的工作,目的是希望透過善用校內(校本教學及評估材料)及校外不同的評估、教學資源(如系統評估TSA、學生評估資源庫STAR、網上學與教支援WLTS等),建立有效的評估數據分析系統,從而提升各所學校推動「學、教、評」循環的意識和能力,達致「促進學習的評估」、「作為學習的評估」等概念。「評估」為學校發展中重要的一環,統籌學校憑藉多年建立評估素養的經驗,期望通過學校之間的共同研究及分享,與不同學校建立有效的「評估素質」發展方向,提升學與教的效能。本校會先從教師交流着手,讓合作學校的團隊了解「評估素養」的理念,促進教師在日常教學應用評估的能力。在課堂層面,計劃人員會向參與學校推廣「促進學習的評估」及「作為學習的評估」,提升教學的整體效能。除此之外,統籌學校亦會協助參與學校運用各項評估資料回饋學與教,優化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學習的成效。此外,計劃中會向參與學校推廣不同的評估資源(如系統評估TSA、學生評估資源庫STAR、網上學與教支援WLTS 等),完善學教評循環;亦會運用數據系統分析軟件,就科目的不同能力範疇及學習重點建立數據分析系統。本計劃還會定期進行教師專業分享、觀課交流、共同備課等,以聯繫不同學校,建立學習社群,促進參與學校與教師之間的專業互動及交流。
計劃持續為各參與學校推動校本評估素養及建立數據分析系統,促進教師專業交流。此外,計劃已製作評估素養教材套,以期能夠與教育界進一步交流,推動以「評估作為學習」作方向,完成「學、教、評」循環。
發展STEM元素的環境教育課程
對象:小學、中學校長及教師
時間 |
詳情 |
講者/主持 |
---|---|---|
14:30 – 15:00 |
登記 |
/ |
15:00 – 15:05 |
歡迎詞 |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 李志誠校長 |
15:05 – 15:15 |
計劃成果分享 計劃成果分享 |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 |
15:15 – 15:25 |
校本經驗分享(一) 酸鹼值轉變對水中生物的影響 校本經驗分享(一) 酸鹼值轉變對水中生物的影響 |
中聖書院 |
15:25 – 15:35 |
校本經驗分享(二) 以飼養海馬於小學發展STEM元素的環境教育課程 校本經驗分享(二) 以飼養海馬於小學發展STEM元素的環境教育課程 |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 |
15:35 – 15:50 |
校本經驗分享(三) 以種植菇菌發展STEM元素的環境教育課程 校本經驗分享(三) 以種植菇菌發展STEM元素的環境教育課程 |
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
15:50 – 16:05 |
校本經驗分享(四) 以飼養水母於中學發展STEM元素的環境教育課程 校本經驗分享(四) 以飼養水母於中學發展STEM元素的環境教育課程 |
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 |
16:05 – 16:20 |
校本經驗分享(五) 以飼養水母於小學發展STEM元素的環境教育課程 校本經驗分享(五) 以飼養水母於小學發展STEM元素的環境教育課程 |
大埔崇德黃建常紀念學校 |
16:20 – 16:30 |
計劃經驗總結及問答環節 |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及各分享學校 |
本計劃目標是透過是次分享會,總結及向各參與同工分享前線經驗。分享會邀請參與計劃的學校分享寶貴的實踐經驗,如何透過不同的體驗活動 (如培育水母、種植菇菌和DNA 實驗等) 設計出適切學生需要的校本課程,來推動和發展中小學的STEM及環境教育。
本計劃於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間舉行,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藉著其在過去透過培育水母、飼養蜜蜂和生態導賞等體驗活動設計校本課程的經驗,與各參與學校一起設計各具特色的體驗活動及校本課程,並一起設計DNA 實驗來推動STEM及環境教育。本計劃透過老師工作坊、課程策劃會議、共同備課和觀課等形式,以支援各參與學校設計體驗活動和規劃課程。
本主題網絡計劃將總結各學校的實踐經驗,以舉辦經驗分享會、製作並發佈計劃成果等形式, 為各中小學提供透過體驗活動,發展具STEM元素的環境教育的參考。
透過照顧學習多樣性的校本學科(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分層知識/能力框架,推動促進學習的評估和作為學習的評估
對象:小學校長及教師
時間 |
詳情 |
講者/主持 |
---|---|---|
14:30 – 15:00 |
登記 |
/ |
15:00 – 15:20 |
計劃成果分享 計劃成果分享 |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 |
15:20 – 15:40 |
校本經驗分享(一) 二年級中文科 (閱讀範疇) 校本經驗分享(一) 二年級中文科 (閱讀範疇) |
聖安當小學 |
15:40 – 16:00 |
校本經驗分享 (二) 五年級中文科 (閱讀範疇) 四年級數學科 方向及面積 校本經驗分享 (二) 五年級中文科 (閱讀範疇) 四年級數學科 方向及面積 |
香港中國婦女會丘佐榮學校 |
16:00 – 16:20 |
校本經驗分享 (三) 三年級中文科 (閱讀範疇) 四年級常識科 科學與科技 校本經驗分享 (三) 三年級中文科 (閱讀範疇) 四年級常識科 科學與科技 |
仁愛堂劉皇發夫人小學 |
16:20 – 16:30 |
計劃經驗總結及問答環節 |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及各分享學校 |
本計劃希望透過是次分享會,向各參與教師分享透過照顧學習多樣性的校本學科分層知識 / 能力框架,推動「促進學習的評估」和「作為學習的評估」的經驗。
本計劃在2021/22學年推行,著重學校發展「試卷評估分析工具」,並提升學生反思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首先,學校以評估成績作分析,運用「試卷評估分析工具」分析學科的評估試題的能力分佈是否配合校本開發的學科知識 / 能力框架,找出學生的學習表現及學習能力,並按校本學科知識 / 能力框架自擬基礎、進階及高階題目,教師按學生在總結性評估後的表現分派適合其能力的跟進課業。
其後,教師會與學生進行學校研發的<評估後個人反思記錄表>及<管理學習行動計劃>,當中列出了按校本學科/知識能力框架擬定的學習(和評估)目標,讓學生了解自己在評估中的強弱項,並指導學生反思自己在評估前的預備及評估中的表現,及計劃下一評估週期的準備,如訂立目標及溫習時間等。
本年度有三所核心學校參與計劃(包括:中文科、數學科及常識科),透過兩次工作坊、定期的跨校共同備課、觀課、檢討會議等,推廣校本開發的學科知識/能力框架,與核心學校運用「試卷評估分析工具」分析試題及學生評估表現並跟進,進而推動「管理學習行動計劃」。
本計劃建立學習社群,透過共同參與、討論商議、互相協作、交流反思,匯聚各人的專長,共同解決困難,並分享成果。
照顧初中學生個別差異的閱讀與寫作網絡學習
對象:初中及小學校長及教師
時間 |
詳情 |
講者/主持 |
---|---|---|
13:30 – 14:00 |
登記 |
/ |
14:00 – 14:10 |
開幕致詞 |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劉鐸博士 |
14:10 – 14:20 |
致詞 |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潘紀恩博士 |
14:20 – 14:35 |
計劃成果分享 – 計劃介紹 |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何福全博士 |
14:35 – 14:50 |
計劃成果分享 – 網站介紹 計劃成果分享 – 網站介紹 |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莫梓萱小姐 |
14:50 – 15:00 |
問答環節 |
|
15:00 – 15:10 |
小休 |
|
15:10 – 15:40 |
校本經驗分享 (一) 抒情文寫作教學 – 以「情」帶「敍」 校本經驗分享 (一) 抒情文寫作教學 – 以「情」帶「敍」 |
中華基督教會馮梁結紀念中學 |
15:40 – 16:10 |
校本經驗分享 (二) 「知人口面又知心」: 從事件歸納人物性格及鑑賞人物 校本經驗分享 (二) 「知人口面又知心」: 從事件歸納人物性格及鑑賞人物 |
東華三院鄺錫坤伉儷中學 |
16:10 – 16:40 |
校本經驗分享 (三) 理論與實踐 – 借事說理 校本經驗分享 (三) 理論與實踐 – 借事說理 |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 |
16:40 – 17:10 |
校本經驗分享 (四) From Reading to Writing for a real purpose: Descriptive writing in an Instagram post 校本經驗分享 (四) From Reading to Writing for a real purpose: Descriptive writing in an Instagram post |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 |
17:10 – 17:40 |
校本經驗分享 (五)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write a letter to the editor by utilizing different multimedia elements 校本經驗分享 (五)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write a letter to the editor by utilizing different multimedia elements |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 |
17:40 – 18:00 |
計劃經驗總結及問答環節 |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及 各分享學校 |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在優質教育基金的資助下,於2013/14學年與多間中學合作,開展了「讀寫策略發展網絡計劃(初中)」。由2019/20學年開始,計劃延伸為「照顧初中學生個別差異的閱讀與寫作網絡學習計劃」。計劃目的為凝聚學校,共同發展有關閱讀和寫作的學習策略及增加一些科技元素,發展更多教材去幫助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
上述的計劃將透過分享會,由計劃成員向教育界同工介紹過去的工作成果。出於對疫情的考慮,分享會將以網上形式舉行。
本計劃於明年會繼續舉辦,並會逐步增加計劃發展的教材及物料,如加設網上學習平台 的內容,增加360 影片教學的教材。
促進正向思維的人工智能STEM教育課程
對象:小學、中學校長及教師
時間 |
詳情 |
講者/主持 |
---|---|---|
14:30 – 15:00 |
登記 |
/ |
15:00 – 15:05 |
致歡迎辭 |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金偉明校長 |
15:05 – 15:30 |
計劃成果分享 |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
15:30 – 15:45 |
利用設計思維製作智能裝置 |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
15:45 – 16:00 |
運用編程製作趣味數學遊戲 |
路德會聖馬太學校(秀茂坪) |
16:00 – 16:15 |
小學STEM教育 – 人工智能教學分享 |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
16:15 – 16:30 |
計劃經驗總結及問答環節 |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及各分享學校 |
本計劃希望透過是次分享會,總結及向各參與教師分享前線經驗、實施成效以及延續計劃的情況。研討會重點分享參與學校如何利用在校本STEM教育中加入人工智能的元素。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於2021/22學年獲得優質教育基金資助,推行「促進正向思維的人工智能STEM教育課程」主題網絡計劃,旨在將各學校已開展的微電腦教學基礎作延伸發展,針對STEM發展中人工智能教學的需求,增進教師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及加強學生透過STEM教育活動培養設計思維及正向思維。此外,計劃通過到校共同備課、到校觀課及評課、工作坊、比賽等,統籌學校與參與學校的教師將結成一個專業交流網絡,共同探討推展STEM教育的方法。
本計劃的成果將製作成「2021/2022年度優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計劃 - 促進正向思維的人工智能STEM教育課程」計劃特刊,特刊將以電子書形式供學界參與,預計於8月下旬完成製作。此外,本校於2022/2023年度將繼續推行主題網網絡計劃,並開設STEM教育資源站。
學校整體課程規劃與STEM教育
對象:小學校長及教師
時間 |
詳情 |
講者/主持 |
---|---|---|
14:30 – 15:00 |
登記 及 活動花絮影片分享 |
/ |
15:00 – 15:10 |
計劃成果分享 |
聖公會聖十架小學 |
15:10 – 15:30 |
學與教設計 P.4 STEM教育活動 |
聖公會聖約翰曾肇添小學
學與教設計 P.4 STEM教育活動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愛學校
聖公會九龍灣基樂小學
學與教設計 P.4 STEM教育活動 |
15:30 – 15:50 |
學與教設計 P.3 STEM教育活動 |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小學
學與教設計 P.3 STEM教育活動 華德學校
學與教設計 P.3 STEM教育活動 仁濟醫院陳耀星小學
學與教設計 P.3 STEM教育活動 |
15:50 – 16:10 |
學與教設計 P.5 STEM教育活動 |
通德學校
中華基督教會基真小學
學與教設計 P.5 STEM教育活動
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
學與教設計 P.5 STEM教育活動 |
16:10 – 16:30 |
學與教設計 P.3 STEM教育活動 |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
學與教設計 P.3 STEM教育活動 聖公會主風小學
學與教設計 P.3 STEM教育活動 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
學與教設計 P.3 STEM教育活動 |
16:30 – 17:00 |
計劃經驗總結及問答環節 |
聖公會聖十架小學及各分享學校 |
是次研討會內容包括:由位於不同地區、STEM教育的施行處於不同階段的12間參與計劃的小學分享如何在小學不同年級進行「學校整體課程規劃與STEM教育」。分享會重點展示學校如何透過建立跨校專業交流網絡,於小學三至五年級,透過常識科課堂教學,進行整體課程規劃及發展,推動校本STEM教育。
本計劃主要以三年級常識為起點,於小學推行以學生為本的整體課程規劃及實踐STEM教育。透過教師培訓,提升教師對常識科及STEM教育的認識;透過工作坊,教師設計手腦並用的探究活動,運用設計循環改良產品,應用編程發展計算思維。活動由日常生活的問題出發,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發揮創新創意潛能,建立正面的價值觀;透過共同備課、編寫教材、集體觀課及評課,提升學與教的成效;與學校課程領導,共同檢視學校情況,訂立校本STEM教育目標、推展及規劃可持續發展的STEM教育。
本計劃結束時,會把各學校常識科的教學資源製作成《學校整體課程規劃與STEM教育》教材套,供其他小學參考。現時STEM教育已全面在各核心學校推展,透過手腦並用的探究活動,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參與計劃超過一年的學校,已成為同行者,以夥伴學校及網絡學校身份,共同協助核心學校進行校本規劃。由統籌學校、夥伴學校及網絡學校結伴,與核心學校組成專業交流網絡,延續專業交流,共同推展STEM教育的發展。
推動正向教育 邁向全人發展
對象:幼稚園校長及教師
時間 |
詳情 |
講者/主持 |
---|---|---|
09:00 – 09:30 |
登記 |
/ |
09:30 – 10:10 |
致歡迎辭 |
計劃總監 |
計劃剪影及回顧 |
計劃學校發展主任 |
|
10:10 – 10:45 |
《正向教育的學與教》
《正向教育的學與教》 |
鄰舍輔導會粉嶺幼兒園 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幼兒學校 香港聖公會基督顯現堂幼稚園 |
11:05 – 11:40 |
《正向領導與學校文化》
《正向領導與學校文化》 |
平安福音堂幼稚園(牛頭角)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安頌幼稚園 博愛醫院任永賢夫人幼稚園幼兒中心 |
11:40 – 12:15 |
《家長在推動正向教育的角色》
《家長在推動正向教育的角色》 |
聖公會青山聖彼得堂兆麟苑幼稚園 聖公會聖三一堂曾肇添幼稚園 |
12:15 – 12:30 |
計劃經驗總結及問答環節 |
計劃學校發展主任 |
註:
1. *是次總結分享會的分享題目及講者稍後將於優質教育基金網上資源中心及教育局教師培訓行事曆更新,敬請留意。
2.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將會發出邀請信函及活動海報予全港的幼稚園。
本計劃希望透過是次分享會,總結計劃的發展經驗,當中包括如何從「學校文化」、「學與教」及「家校合作」推動正向教育,並邀請全港幼稚園的前線同工參與,以進一步推廣網絡計劃的經驗。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自2017/18學年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推行「推動正向教育‧邁向全人發展」主題網絡計劃。建基過往的計劃經驗,本年度繼續協助125間參與計劃的幼稚園建立着重彼此關係及全情投入工作的正向團隊;同時亦協助幼稚園優化課堂設計及實踐,讓幼兒投入及喜愛學習;強化家校合作以正向教育促進幼兒全人發展。
本主題網絡計劃將總結學校實踐經驗,透過經驗分享會及計劃網站平台,進一步推廣實踐正向教育的經驗。
透過活的科學:促進中小學創意STEM教育
對象:小學、中學校長及教師
時間 |
詳情 |
講者/主持 |
---|---|---|
14:30 – 15:00 |
登記 |
/ |
15:00 – 15:05 |
歡迎辭 |
萬鈞伯裘書院校長 |
15:05 – 15:20 |
計劃成果分享 |
萬鈞伯裘書院
計劃成果分享 |
15:20 – 16:20 |
學生學習成果經驗分享 老師團隊協作經驗分享 校本課程發展經驗分享 |
金巴崙長老會耀道小學
學生學習成果經驗分享 老師團隊協作經驗分享 校本課程發展經驗分享 香港學生輔助會小學
學生學習成果經驗分享 老師團隊協作經驗分享 校本課程發展經驗分享 明愛華德中書院
學生學習成果經驗分享 老師團隊協作經驗分享 校本課程發展經驗分享 |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
學生學習成果經驗分享 老師團隊協作經驗分享 校本課程發展經驗分享 賽馬會萬鈞毅智書院
學生學習成果經驗分享 老師團隊協作經驗分享 校本課程發展經驗分享 聖保羅書院
學生學習成果經驗分享 老師團隊協作經驗分享 校本課程發展經驗分享 |
||
16:20 – 16:30 |
計劃經驗總結及問答環節 |
萬鈞伯裘書院及各分享學校 |
本計劃希望透過是次分享會,總結及向各參與教師分享前線經驗。分享會邀請參與計劃的學校分享良好的實踐事例,探討如何運用科學套件、微型電腦板及傳感器,把STEM教育帶到中學及小學,以聯繫中小學老師,銜接不同學習階段的STEM教育。
萬鈞伯裘書院於2021/22學年獲得優質教育基金資助,推行「透過活的科學:促進中小學創意STEM教育」主題網絡計劃,利用微型電腦板作為編程教育及STEM教育的載體,讓教師及學生均能透過動手探究,體驗編寫程式及科學探究的樂趣。本計劃透過教師工作坊、課程策劃會議、共同備課及觀課及學生展示成果活動等形式,支援參與學校以科學知識推展STEM活動,以及協助參與學校發展STEM教育和支援參與學校編制校本課堂規劃。
本主題網絡計劃將總結學校實踐經驗,以舉辦經驗分享會、製作並發佈計劃成果等形式,為各中小學提供透過科學探究,促進中小學創意STEM教育發展的參考。
「小點子,大攪作」STEM創客教育中心
對象:小學、中學校長及教師
時間 |
詳情 |
講者/主持 |
---|---|---|
14:30 – 15:00 |
登記 |
/ |
15:00 – 15:20 |
計劃簡介及創客教育分享 |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
15:20 – 15:40 |
「越高分 悅Go Fun」 |
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 |
15:40 – 16:00 |
「Hello Future」 |
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 |
16:00 – 16:20 |
疫情下的 STEM教程2.0 |
順利天主教中學 |
16:20 – 16:30 |
計劃經驗總結及問答環節 |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及各分享學校 |
本計劃目的旨在分享統籌學校推行創客教育的經驗及資源,推廣以動手做為主題的學習模式,並協助有需要學校推行STEM教育校本課程。希望透過是次分享會,總結計劃的實施成效,分享各參與學校的寶貴經驗及成果,並讓更多教師了解創客教育的學與教模式。
本計劃透過本校推行創客教育的實際經驗作引導,為教師提供培訓及技術支援,並借出不同設備及器材供學校使用,令有意發展STEM教育的學校更有效地把創客教育的模式引入校園。本計劃提供多個低成本及普及度高的創客項目作範本(例如微型電腦板遙控機械、多彩LED 燈、自製無動力小車比賽),與參與學校共同建構緊貼校本需要的STEM教育校本課程,並舉辦多場教師培訓工作坊、體驗活動、規劃及檢討會議等,協助參與學校有效推行相關校本課程及活動。
本計劃期望透過持續的經驗及資源分享,提倡並建立創新精一神及共享文化,建構一個持續發展的網絡,協助網絡成員建立校本的「創客空間」,共同研發更多不同的創客教育項目並與學界分享。